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学习指导

课题范例A9: 关于爱滋病



作者:admin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2-03 12:46:56     浏览次数:  



研究课题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课题组成员

罗一丹、彭楠、张玲、孙文洁、徐倩、王博、陈曦、于航、黄星烨、李渊、彭治铮

课题组长

罗一丹

谭亚岚、杨鸿波

班级

高一(7)班

课题背景说明:

    如今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表面上每个孩子都十分幸福,但心理却非常脆弱,独立性差,渴望和他人交往,却对父母朋友都不敞开心扉。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找出为什么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引起父母、学校、社会的重视,找出解决的办法。使我们自己遇到问题时,学会善于调节心理。

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形式:校内外调查采访、资料查询、请教专家

活动计划:

1    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全体

上网:罗一丹、孙文洁

访问专家:于航、徐倩、陈曦、彭治铮

查书面资料:王博、黄星烨、彭楠、李渊、张玲

发倡议:徐倩、彭楠、彭治铮

总结论文:于航、彭楠、李渊、罗一丹、张玲、孙文洁、陈曦

2    活动步骤:

阶段      时间      主要任务       阶级目标

       4~5     实地调查      获得事实资料

       4~5     查询资料      获得准确详细的资料

       4        成果汇总      总结论文、发出倡议

3    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3

4    条件:图书、自行车、公交车、网吧

5    预计经费:200~300

预期成果

论文、调查报告

预期成果形式

文件、图片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心理障碍]  [自我]  [家庭]  [沟通]  [自卑]

        [学校]  [社会]  [影响]

撰稿人:(引言)     

              (第一部分)彭 

(第二部分)李 

(第三部分)罗一丹

(第四部分)张 

(第五部分)孙文洁

(第六部分)陈 

审编:彭       

指导教师:谭亚岚  杨鸿波

(获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一等奖)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并在其颁发章程中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症状,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自此,健康不在是狭义的针对身体健康了,心理健康也作为健康的一部分开始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了。

    可是在人们大谈心理健康的时候,却忽视了中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直到1990年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都是一片空白。就在这时人们惊奇的发现中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才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经过我们为期四个星期的研究,从昆明市的八所中学(3所重点中学、3所普通中学、2所职业中学)的问卷调查中,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实在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甚至有些同学出现了心理疾病,总之: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

我们走访了多位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同时进行了许多调查,对中学生心理障碍有了初步的认识,详细的写了下面这篇结题报告。

 

第一部分: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自我因素

一、高中生自我概念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对自己能力的感受、对自己是否好交际、是否热情开朗、对自我的性别类型的知觉等方面,都有一些增长,并达到一种新的水平。

高中生已经认识到一些无意识的心理经会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他们更大程度上是从心理的角度来看自我,而不是从身体体验出发。即更多地是从个性的特点、态度、信念的角度来看自我。他们的认识方式已经比较抽象复杂,他们认识到知觉和行为可以是不一致的,懂得了自我的变化,并且能对此进行判断和调整。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在相似但不相同的情况下,自我的表现可以判若两人。

高中生渴望自我肯定,他们对自我及其特性表现出巨大兴趣。他们也很想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自己能够做什么。有时,高中生企图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这种自我反省和对自己的兴趣的增加正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典型特征。

此外,高中生形成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个性特点是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概括,是个人对自己认可与否的程度。由于高中生打破了早先形成的评价系统,并且他们对自己的个性品质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就要重新审查自己的个性。高中生往往倾向于提出过高的不现实的奢望,并且过高的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在集体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只有经过无数的尝试错误之后,他们才了解到自己的现实可能性的程度。

影响高中生学习情绪的因素第一类中就有自我期望的影响。正因为每个人的自我期望不同,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影响。一个只求“60分万岁的学生是体会不到那些距总分第一名只差一二分的学生的懊悔、抑郁的心情的。                                        

二、影响高中生理想发展的内部因素

        这里所指的内部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身的主观因素。

1 身心的成熟;

身心的成熟,使高中生交往的范围和学习的内容不断扩大和加深,是他们的眼界进一步开阔,对社会的接触、参与也更加广泛。知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丰富,使高中生逐渐懂得了人生的意义,认识到现实与未来的关系,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新的需求,不但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而且对自身也有了新的认识,一个内在世界的形成。这些促使高中生更自觉、更经常、更现实的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思考和设想。

2 自我意识的水平;

           自我意识是理想形成的主要内部条件,一个人理想的产生,理想的性质

水平是其自我意识的结果。只有当一个人不仅能认识外界事物,而且能认识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时,他才能对未来的自我形象进行设想,才能在这种认识和体验中,辐射出自己对未来的追求之光。

3 需要;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最初动力。正是人的需要,才使人保持着追求态势,形成追求的目标。人的理想脉搏从来都不是凭空跳跃的,不是简单的由外部力量或无意识冲动所控制的,而是基于不同的需要,由其价值观所支配的。需要的水平、内容,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理想的水平和内容。人的需要是复杂的,是多种多样的。

4 兴趣。

          强烈的兴趣是理想形成的内在激素,对什么感兴趣,兴趣的内容是什么,充分证明了个性的充实程度和个人的积极程度。兴趣的总和表征着人的追求倾向特征。兴趣可将人的理想转化为更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使之更具有力量。                                           

三、中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

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消极影响都必须通过中学生的内在心理因素才能起作用。

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所导致种种矛盾状态是中学生品德不良的内在原因。生理发展他们精力充沛、好动,而心理发展尚未达到能够正确调节其精力的成熟度,生理与心理的矛盾往往容易使得他们干出不守规矩的事,另外,其心理结构内部的矛盾,如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良好愿望与既有的不良品德行为习惯的矛盾等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四、中学生交友的心理障碍

1)闭锁心理。环境的变化使中学生与父母,与过去的老师和同学逐渐疏远产生某种心理距离闭锁心理的存在又妨碍新友谊关系的建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久而久之,会加重心理负担,造成心理压力。

2)防御心理。有些学生往往比较敏感有戒心,害怕朋友欺骗自己出卖自己,因而不敢坦诚相待。对交友缺乏信心,顾虑重重,既怕自己不能被人理解,又怕对方不以诚相待。有的人甚至发现知人知面不知心的感觉,这无疑给获得真正的友谊带来了困难。

3)自卑心理。(关于自卑心理前面已有了详细解说)

4)骄气和娇气。中学生有的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听不进别人的劝告,甚至看不起别人,从而影响朋友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的学生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依靠别人,把朋友当作小跑腿,只想别人帮忙自己,自己却不主动帮助别人。

 以上是中学生在交友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心理障碍。

五、中学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

    1)冷漠与孤独。冷漠是指对人对事很冷淡,漠不关心,有时甚至冷酷无情,冷漠的中学生,在学校对所学的知识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于外,给人一种看破红尘的印象。冷漠常诱发孤僻,使中学生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心态,觉得一切都百无聊赖,寂寞无穷。严重时,使人感觉空虚、躁狂,诱发郁症,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中学生的冷漠是对挫折的一种退缩反应。孤独则多因性格过于内向,回避社会交往,缺少友谊,或者是自卑自怜,或者是过高估计自己,却不被社会和他人接受所致。

2)过度自卑。过度自卑者,胆小怯生,非常害怕在他人或大庭广众面前亮相做事,常常是话到嘴边说不出。过度自卑者缺额自信和竞争勇气,不敢交际,特别畏惧失败,有的甚至在课堂上做作业也遮遮盖盖,生怕他人见笑。

3)嫉妒心理。嫉妒是一中较为复杂的混合心理,伴有焦虑悲哀,猜疑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中学生的嫉妒心理往往是针对同龄的熟人,如同学朋友,亲戚邻居、兄弟姐妹等。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吵架破坏,严重的可导致病态心理。

4)抑郁和焦虑。抑郁是以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极度痛苦苦闷,对外界不感兴趣,活动减少。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主要学习生活不满意,睡眠无规律。

焦虑是一种恐惧和不安的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常伴有忧虑、烦恼、不安的情绪体验。过分焦虑并且成为一种习惯的反应方式,则属于心理上的问题。焦虑一般发生在性格比较保守,不开朗、少交往、兴趣爱好较少,遇事敏感的学生身上,而且焦虑发生之前,大多有些不愉快的遭遇,焦虑多发生在男生身上,常表现为自我期望过高,当客观环境与主观愿望发生冲突又不能正确化解时,便产生烦恼、不安、焦躁等情绪。

总之,中学生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群体。所以,他们不容易与成年人沟通,有时候,甚至连同龄人也无法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加上自制力有所提高,中学生更愿意把心事心里,而不对别人说,不对任何人说。不能忽视自我意识在中学生心理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的影响。

用对待初中生的方法对待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行不通了。中学生正面临学业最艰难的时期,又是性格成形的关键时期,若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将来走入社会就不一定会有健全的人格。

第二部分: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家庭因素

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因为中学生每天都接受许多信息,在他们身边发生着许多事情,往往引起他们的思考。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思考不论是从主观上出发还是从客观上出发,都会对自身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的不断积累造成了心理障碍。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接受的信息绝大部分来自于学校和家庭,所以家庭因素是中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家庭中,最容易造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好坏。如果家长与孩子关系十分融洽,与孩子时常交谈,虽然不是绝对的坦白,但是可以大大的减少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几率;反之,如果家长不与孩子沟通,总是暗处觉得孩子不好,这样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孩子慢慢的疏远家长,家长孩子关系越来越差,孩子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比如:自卑、消极、抱怨、自私……

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应帮助孩子解决,在这时对孩子的理解和与孩子的交谈尤为重要。可为什么家长对孩子的理解、与孩子的交谈十分重要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学生在学校不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吵,或是自己学习成绩不佳等烦心的事情和压力。如果受到挫折的中学生是一个自尊心强、自我主义的人,那么自尊受到打击,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一种阴影笼罩。正所谓积虑成积,如果得不到释放,就很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这时,最需要的是交谈。

身为中学生,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然后家长针对其问题进行心理上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就是一个对孩子心理调节的过程,可以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降低。

然而家长应特别注意交谈的前提理解、平等、耐心。一些事业成功的家长,在平时对人的态度上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如果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交谈的效果不会好。另外一些家长在和孩子交谈时,主观的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家长的架子了,这是不可取的。对于家长来说如果与孩子的第一次交谈没有达到效果,就应当寻求一个更好的方法与孩子交谈,而不是说去埋怨孩子,因为孩子这时心理上的不满会导致逆反的出现。理解和平等的态度十分重要。其次,态度上的耐心和容忍也十分重要。在交谈时应尽量让孩子把话说完,无论对错都不应打断孩子的话,在自己不了解情况下妄加断定。当孩子错了的时候也不要火上浇油,多多与其沟通。因此,理解、平等、耐心对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父母应对子女作到如下几条:1、理解尊重子女。2、作风民主。3、父母感情融洽,彼此尊重。4、关心而不溺爱。5、严而有度。则能有效地防治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障碍。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处理好的,应该注重平时的培养。家庭环境是对中学生心理造成影响的一个很大的方面,而家庭环境又是由家长造就的,所以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样才能防止由家庭因素导致的中学生心理障碍。

第三部分:学校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学校是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摇篮。学校中许多的因素都与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关。

(一)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老师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方向的坐标,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提高教育质量,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有四个功能:1、行为定向。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与态度的影响上。据调查,82%的学生不满意或讨厌教师的原因是教师对工作中的冷淡,可见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2、情感调节。在教育中,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教师活动的催化剂;教师爱学生,学生新近老师,就会使师生间产生一种依恋的新切感。这样不仅增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让师生间更加团结。3、品德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咱最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力量,中学生往往透过这扇师生关系的窗户,透视人世间的炎凉冷暖,学习与人相生的准则,教师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可让中学生形成自尊和尊重他人诚实,友好的优秀品格。4、心理保健,师生关系不仅影响着教育活动,还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处于青春的中学生,心理最为特殊,他们的心理特点其有:思维活跃,积极向上!他们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和重视;如果老师总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会产生自卑,恐惧的心理障碍怎样才能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中学生,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尊重老师。其次,克服自身的逆反心理,虚心的听取老师的建议,最后,互相之间交流一下思想感情,让老师能更进一步的了解你。

(二)团体对中学生个体行为的影响:

1、个体在团体中的反应模式:

1)服从和顺从,中学生独立意向的强烈,已不再像儿童那样无条件的顺从成人的命令,有的中学生还会出现一种不顺从行为,通常所称:逆反心理。

2)从众,在所有人的压力下,个人放弃了自己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相同,即随大流,这是一种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该行为呢?据调查有两方面:由自己的过去经验中已逐渐认识到,个人的看法难免会发现出错误,大家的者可靠的,长期下去会形成依赖众人的心理。中学生对所属团体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有与伙伴保持一致的心理倾向,为了不犯众怒,出现该行为。

2、团体特征对行为的影响,

1)人数对个体的影响,一般地说:人多作用就大些,但有时往往本反,形成滥竽充数

2)内聚力对个体影响:一个团体中,内聚力强了,成员的活动效率也就高了,易遵从团体规范,服从团体领导。

3)活动性质对个体影响,一般地说,如果个体所从事的是复杂的判断、推理活动,则别人在场会发生干扰作用。因为团体内其他成员的作用。因为团体内其他成员的作用决定着活动的机械性与促进性。

 第四部分: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

高中阶段是青年期的开始,即青年初期,年龄为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大致相当是青春发育期的高峰期和高中学习阶段。

    青年期不仅是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的时期,而且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形成并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时期,同时还是一个人完成社会化,作为一个劳动主体,达到成熟的时期。青年期的年龄下限期于性的迅速发育期,年龄上限止于社会心理期。在这个人生发展阶段中,个体心理的发展并非定时匀速渐进的,而是量变与质变交替进行的。个体在这个阶段,身心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

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它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心理-环境系统即为其一。

    环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指的是出现在个体周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它是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具有层次性。根据环境与个体发生联系的程序,可将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心理环境。不同的环境层级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在心理的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彼此间又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一个统一整体的不同层次。

    其中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均涉及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故在此不做有关心理环境的研究。从空间上看,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对人发展的影响看,它们主要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

一、宏观环境与心理发展

    宏观环境是全社会成员所处的共同环境,又称一般环境,是环境的最大、最基础的层次。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由于宏观环境是全社会成员所处的共同环境,因此,它便决定着一代人的心理发展倾向与水平,决定着人们心理发展上所反映的社会时代特点,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条件,总背景。

  1.宏观环境决定着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其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集团的青少年之间,年龄特征会有所变化。

  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既与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的特征相联系,同时也带有社会历史的,时代的烙印。从情绪体验的内容看,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一般与生理需要为主向以社会性需要为主转变。

3.中学生的价值观,是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思想观点。人的价值观是具有历史性,社会性和个别差异的。历史发展不同,社会生活条件不同,人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由于改革和开放引起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我国现阶段中学生在价值系统中取向排列前几位有真正的友谊,事业成功,才智敏锐,身体健康,祖国强盛等项。反映出中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之一即内容日益丰富。价值评价也就是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的评价。中学生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有了更多的社会需求。随着中学生社会需求范围的扩大,必然会接触更多的客观事物,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也就相应增多,价值观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

 4.宏观环境中,社会政治与道德对青年人生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有人通过对127篇关于人生观问题的青年作品的分析,发现涉及社会政治与道德这个问题的文章最多,有87篇。社会政治安定,道德风气好,青年一般能较顺利地跨入社会,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反之,会给青少年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严重阻碍科学人生观的树立。

 5.宏观环境影响着中学生的道德动机。92%的高一学生在表达自己的道德动机时把行为的社会理由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我国青少年(含高中生)大多将18项终极性价值观中的和平的世界文明而富强的国家等项,排在前面。

 6.社会文化中沉淀的民族心理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准则,深刻地影响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方向,程度。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社会道德观念,因而也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容。

  7.社会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发展。它对青少年理想的确定作用是层层递进,持续而又内在的。五四运动所造成的舆论环境,就影响了当时许多青年理想的确立。

二、微观环境与心理发展

    微观环境指的是个人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又称个人环境。它包括个体所在的家庭,社区,学校或工作单位以及同辈群体。微观环境一方面受制约于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又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虽然宏观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总条件,总背景,然而宏观环境的影响,终究是一种间接的影响,没有微观环境的棱镜,任何东西都不会从宏观环境渗透到人的意识中去。

  1.人际关系是中学生很关心的事情。友谊在高中时期有着特殊意义:(1.促进学习上的进步。友谊使朋友在一起做作业,交流学习经验,探讨学习方法或谈论课外知识,讨论各种问题,启迪智慧,互相促进。(2)促进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发展。约60%的中学生在有烦恼时愿意向知心朋友诉说,可见,友谊能为中学生释去心理上的重负,融 倾内心的忧郁和焦虑,从而促进情绪情感的稳定和发展,(3)促进意志品质的发展。在遇到逆境,挫折、灾难时,友谊能增添无穷无尽力量,并使意志品质-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得到发展。(4)促进人性形成与发展。(5)促进良好品德的发展。(6)促进良好的品德的发展。(6)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从调查来看,大多数中学生把忠诚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看成朋友间的重要行为准则。

中学生所处的微观环境还包括团体,同年龄团体有助于中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且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中学生的正式团体主要有班集体,共青团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非正式团体。团体对个体行动有许多影响,团体人数(越多往往越散),内聚力(活动力效率高),活动性质(促进、干扰),领导作风(民主型领导优于专制型领导)均有影响。

中学生所处的微观环境还包括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具有行为定向。情感调节,品德培养、心理保健功能。父母与孩子则多有代沟问题。

环境的三个层次对心理发展的影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如果从总体上来看,即环境作为一个总体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即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对心理的发燕尾服做出了限制。2、环境决定心理发展具体内容。3、环境能加速或陶冶心理的发展,4、环境对人发展影响的大小与主体发展水平,独立性和自主性成反比。

基于以上论述,环境对中学生有着积极性的影响,自然也有不少消极影响。宏观环境若是不稳定的,国家政局混乱不堪,自然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封建时代,青年的腐朽思想;鸦片战争前鸦片烟的侵入,危害了青年的身心健康;文革时期青年们随大流的错误思想;现代学生受到国内外不良精神的传染等,均为宏观环境把握失控对青少年造成的严重危害。因此在这个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微观环境中,友谊也造成一些心理障碍。一是闭锁心理,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人袒露,因此,中学生容易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闭起来,出现闭锁心理。它的存在又妨碍新的友谊关系的建立,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久而久之,会加重心理负担,造成心理压力,另一个是防御心理,对人与人之间是否有真正的友谊存在猜疑的态度,对交友缺乏信心,顾虑重要,无疑给获得真正的友谊带来了困难。另外还有自卑心理与骄气两障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作到以下几个要求:1、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不会哥们儿义气市侩友谊要懂得用真诚、热情、谅解、原则来维护中学生纯洁的友谊。2、慎重选择朋友。中学生的是非观念还不很强,判断和评价的能力也有限,老师父母也应加强对他们交友的指导。3、克服不良心理,广结良友。在人际交往中,闭锁心理、自卑心理、骄娇二气、嫉妒心理、报复心理,偏见和成见都会妨碍友谊的建立。中学生应在坦庆、平等基础上广结良友。

非正式团体是指自发形成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小团体。在现代中学生中,这样的团体常常会比较与外界相隔离,有时党政军脱离集体,有一定弊端。正确对待方法先深入研究,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团体,然后抓住其领导人物,健全班级。

师生关系发展不好,也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导致学生压力,怕学最后导致成绩下降,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应从教师方面着手:1、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2、教师对学生应有正确的态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3、教师要理解学生。4、教师要全面地关心学生。学生则应该、尊重老师,克服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社会对中学生进行环境上的心理保护首先是整个国家建立的稳定的社会制度,不断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向上的传统与民族心理 ,如前久猖獗的法轮功,就危害了陈果等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健康,正因国家政府及时抑制了其发展才得以及时挽救住更多差点走向迷途的青少年,由此可观,国家的宏观调控直接影响着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其次,从微观环境上看,家庭的和谐的氛围,社区的稳定,邻里间的和睦的关系,学校及同辈群体间的团体关系,也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五部分: 青春期性心理

青春期是童年走向成年的过渡,主要标志是性发育和性成熟,其时孩子们要经躯体和心理上的急剧变化,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大约起始于10-12岁,早的可提前到5-6岁,也可延迟到15-16岁。青春期性生理发育成熟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一些女孩只需1年左右,另一些长达5-6年或更久。青春期发育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家人过去青春期启动年龄、遗传、种族、社会、经济、文化、地理、营养、气候、身体脂肪的比例以及其他因素等。

       青春期发育及性心理 青春期延展于10-20岁之间,通常分为3个阶段:1、青春前期介于10-13岁,是人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2、性征发育期约为13-17岁,以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明显发育为特征,少女出现月经,男孩则发生遗精;3、青春后期在17-20岁,生理上变化逐渐缓慢下来,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体格变化已不明显。一些少年对自己的生理发育速度,对自己生殖器(阴茎或阴唇)的大小和形态感到忧虑,这是来源于对青春期发育知识缺乏了解。

随着性腺活动的变化,少年人除出现月经和遗精外,也可发生其他方面的正常性心理表现,如强烈的性感受和性幻想,男孩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阴道分泌液增加,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青春期不仅出现生理和心理变化,同时也面对社会生活需求的挑战,如恋爱和择偶,婚前性行为等。

       生理的发育并不必然伴随心理的趋于成熟,在内环境,特别是内分泌剧烈变动的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最容易发生过失并出现悔恨终生的阶段,如少年早恋,少年犯罪,少女怀孕,酒精中毒,药物滥用等。多数年轻人可顺利渡过青春期,有的则会经历不同的困扰。青春期少年常因自己的外表所苦,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并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包括扩大性活动的范围,如对异性拥抱、接吻、爱抚,甚至发生性交关系。

       恋爱、择偶及心理 青春期性意识发展可有以下阶段,每一阶段的心理表现是不同的:1、疏远异性期。指青春期开始的半年至1年(11-12岁)期间内的两性疏远阶段,其时性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性别意识刚刚萌芽。他们发现彼此间性别的差异,便产生明显的性不安,如少女对日渐隆起的乳房感到羞怯,少男则害怕被人看到开始长出的阴毛。他们对两性间的接触持疏远和回避态度,如因学习或工作需要,双方接触时感到拘束和难为情。他们认为两性间亲近、恋爱是可耻的。2、向往年长异性期。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在性萌发期,即少年男女对性问题的认识从不知到知发展的过渡,他们对性问题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的

朦胧状态。其时他们可存在着两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即疏远异性和发生恋年长异性现象,恋长者少年对成年或老年异性出现依恋。3、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此期少年男女的特征是精神兴奋程度高,往往对异性带有幻想色彩,很少考虑到会面临的困难和阻力,因而情感发展的速度较快,迅速达到炽热的阶段,即热恋。从初恋到热恋是少年男女双方感情逐步深化的过程。狂热期间双方相互吸引力加强,激动程度高,有相互了解的迫切要求,真诚和信任感增强,而且思维方法和活动方式也发生改变。4、后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此期特点是划清恋爱和婚姻的界限,不可逾矩,不要放纵的亲昵,正视对方的缺点,认真地和负责地沟通,增加了解。和谐爱情的逐步形成,是基于双方遵守承诺和共享建立起来的美好前景。通常在激情消退后,会发现对方存在以往未曾注意到的

缺点,能够比较冷静地看问题。心理和谐的爱情(心理相容性)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双方的生活志向、理想和目标大体一致,它是婚后共同生活的思想基础;另一是双方的性格、爱好、兴趣、生活习惯和文化修养的和谐,它是婚后共同生活的感情要素。

婚前性行为及心理,大多数热恋中的年轻人,随着爱情的深化,出现一定程度的亲昵行为,如拥抱和接吻是可以理解的,也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实际上在目前情况下,有相当部分青少年男女按捺不住,发生婚前性行为。当今多数成人认为婚前性行为不可取,而且少女受孕打胎,对身心都带来有害影响,故应采取措施防范。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夫妻婚前有性行为者,婚后不和睦的发生率高。婚前性行为往往导致性关系随便、道德观念淡薄、性生活紊乱以及性病的传播等。

婚前性行为大多是在隐蔽状态下进行,双方常伴发紧张、害怕、恐慌等心理和不道德感与羞愧感,极易引起性反应抑制和性焦虑的发生,从而导致心因性阳痿、早泄和性乐障碍。要教育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会自尊、自重、自爱和自制,使自己的性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用健康的思想和法制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切不可使一般边缘性性行为发展为越轨的婚前性行为。防范婚前性行为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制订出有效措施。

为了使我们正确认识性,首先要面对现实,而不是回避问题。食色乃人本性,是我们青春期发育之后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我们身体的成熟,自然要了解性的奥秘和性的知识,如果我们不能从家长那儿探听到,我们也许会从其他途径得到,如从书本上、电影上,甚至在街上等,但哪个途径更为可靠,准确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孩子们向家长打听性的问题时,家长应早有准备,抓住这一宝贵的机会从事性教育工作。应简洁、科学地叙述两性吸引的道理,如实解答生育之谜。面对孩子的性提问,既不可掩饰应付,欺骗孩子,更不可斥责孩子。另一方面,如果对孩子的性好奇心加以严厉斥责,则会促使孩子从别处满足好奇心。有不少孩子就是在小书摊上要了黄色书刊之后,因接受了经过夸大、感官化的性描写而走上了犯罪道路。身为父母,有责任将性的知识传授给子女。

       此外,及早的培养孩子的性知识,有利于培养子女的性别角色,使女孩向女性化方向发展,男孩向男性的方向发展,这样做,会使孩子的性意识、性观念前后一致,更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而作为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青少年来说,我们更应该抵制黄色书刊,杂志。自觉做到文明用语,并通过正规途径了解性知识。如果因为感情用事而发生了性行为的话,应该及时告诉父母或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不能私自隐瞒。只有这样,才能为一些突发的情况提早做出安排。

总而言之,我们要正确的看待性,正确的看待人生,正确的看待身边的人。这时候,你会发现,阳光是如此灿烂,朋友的笑容是如此可亲,原来生活是如此美好。

       因为,你已经拥有了一颗健康的心。

第六部分:如何解决中学生心理障碍

当代中学生由于对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缺乏科学的知识,一提及心理障碍就处处回避。这种错误的认识使中学生既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以及自身的心理疾病,又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障碍,结果对人对自己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中学生首先应对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为此,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讲--心理障碍的预防以及治疗。

1、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某些心理疾病固然有其遗传因素的影响,但是,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生活适应不良造成的。它是诱发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而先天的作用影响很小。即使是某些因先天因素引起的心理疾病,也常常是由于后天客观因素而引发。

2、心理疾病并非可耻之病并不是像一般人所以认为的就是神经病。生活中的许多人都以为患心理疾病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可耻的事。中学生也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甚至有些所谓的正常人对患心理疾病的人嗤之以鼻,拿别人的痛苦取乐,这是极不人道的行为。其实,心理上出现障碍或问题并非失去所有的生活能力和工作、学习能力。有一些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照样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照样有巨大的成就。例如,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就患有精神沮丧症;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患有忧郁症;作家巴尔扎克曾患过抑郁症。

但有的人会认为这只占有心理障碍人的8%-10%。对正常人而言,也应认识到,患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者不仅是个人的不幸,同时也是社会的不幸,歧视和讥讽心理障碍者,只会使患者陷入列危险的境地,加重其异常表现。相反,对心理障碍者多给予同情、爱护和帮助,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则有助于改进其异常表现,逐渐恢复正常。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正常人在某时某地也会有某种程度的异常表现。心理学家国从大理被认为是心理正常的人和青年中挑选了一批人,进行了某种测验,结果惊人的发现半数的人具有轻度的焦虑和抑郁症,有些人的症状还相当严重。大多数中学生也存在心理障碍,即心理障碍是非常广泛的,预防和解决心理障碍对中学生而言,也就非常重要了。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法如下: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定是防止心理异常的根本条件,是中学生健康的重要保证。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使中学生正确认识外界与个人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人作用和能力,协调并处理好各种关系,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防止异常。

2、了解自我,接受自我。俗话说:知人容易知已难。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往往是形成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心理健康,中学生不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能力、性格,更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正视它们。如果对自己不了解,不接受,那么就会导致心理的不平衡。

3、认识现实,正视逆境。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客观现实,又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只能要求个人去充分认识和了解现实,适应和改造现实。这就要求中学生面对现实,把个人的思想愿望和要求与现实社会统一起来,此外,中学生有时身处逆境也是在所难免的。对此,中学生应鼓起勇气,培养自己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谄媚,而是靠诚实友善,严于律已,乐于助人等高尚品格。因此,中学生应在社会交往中锻炼自己的良好的品质,要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

5、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一定的学习压力可以激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心理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我们提倡勤于用脑。但是,过度用脑,则会使大脑的神经活动遭到破坏,导致心理疲劳,所以要做到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6、保持健康的情绪,掌握克服不良心境的方法:

1)释放。心中有烦恼,不痛快,伤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而要找有关的人,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倾诉。即使他们找不出好的解决办法,自己说出来也是一种释放,于身心有益。

2)升华。升华是指个体受挫折后,把压抑于心里的情绪冲动转向社会许可的其他活动中去,使精神有所依托,获得更新的,更好的,更高的精神满足。

3)转移。转移是把注意力从消极的心理紧张和焦虑转向其他事物,以淡化或忘记那些令人不快的情绪反应。

4)幽默。幽默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着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间的紧张关系,摆脱尴尬难堪的困境,减轻焦虑、活跃气氛。

(5)同情。同情可以解除人的消极情绪,化干戈为玉帛。当生活中有人触怒你,只要你能体谅他人的处境,多从好处着想,认为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就可以淡化自己的愤怒和不快的情绪。

6)自我安慰。它是人们得不到某物或不及某物而贬低此物的做法。遇到挫折,产生苦恼时,不妨适当进行一些自我安慰,本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7)积极参加课余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参加课余活动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意志,扩大社交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又可以发展能力,缓解心理的紧张,释放多余的能量。事实证明,多才多艺的学生极少出现心理障碍。

如果某位中学生已经有心理障碍的倾向了,我们建议用如下方法解决:

1.反向作用:当个体的行为受社会的谴责或制止之后,个体有意识的采取对抗行为,如,逆反行为、固执行为、攻击行为,借以宣泄紧张情绪。

2.压抑作用:尽量将记忆和意识中,由失败而引起的烦恼焦虑深埋心底避免正视他们让时间淡忘一切。

3.投射作用:把自己内心不被社会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减少自身压力。

4.文饰作用:个体行为不当或面临过失与失败时,进行外部归因,使自己的难辞其咎得到缓解。

5.合理化作用:当个体追求某一目标而又不能达到时以歪曲事实的方法,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5.转移作用:当某一目标不能实现则转向另一容易实现的目标,借此减轻精神压力。

6.补偿作用:在某一方面受挫折,则用另一方面补偿,减轻心理压力。

7.升华作用;改变现有的冲动和欲望,用社会许多的方式表现出来,或用崇高的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有利于社会活动表现出来--化悲痛为力量。

8.正视作用:正视它、驱使它,放松情绪,积极应急,加强知识能力,付出更大主观努力。

通过我们对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的研究,得出了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类型,以及怎样解决这些心理障碍的方法,这些方法的确是可行的,我们谨此希望能给中学生们一些心理指导,帮助大家解决自身的心理障碍。

                        对昆明市几所中学的问卷调查

 ()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333

 443

 17

 528

 228

 1025

 37

 0525

 

   (一)、歇斯底里型:易动感情,情绪受到周围影响大,好胜心强,任性,浅薄,缺乏理性思维,虚荣心强,喜欢奉承,言行动作富于幻想,夸张行事。

   (二)、情绪

   (三)、精神质

   (四)、适应能力

   (五)、人际关系

   (六)心理应付能力

   (七)、心理调节

   (八)测谎题

  (一)、(二)、(三)、(七)部分分数越高,表示这种倾向越严重,(四)、(五)、(六)部分分数越高,表示这种能力越强,(八)部分分数越高表示在问卷中掩饰越多。

       附: 各部分总分:

      (一)4                 (四)10

      (二)6                 (五)5

      (三)3                 (六)18

      (七)4                 (八)1

        

                  高中生选择率居前4位的原因的情绪体验情报(%

  年级  

    原因

 良好情绪

 不良情绪

   混合

中性或无法选择

              

   高一(60)      

1  考试分数

2  父母期望

3  同学认可

4  集体利益

   83

   67

  683

  417

65

75

17

 20

20

83

   117

    15

  

     67

      10

183

233

               

   高二(55)

1  同学认可

2  老师态度

3  兴趣爱好

4  集体利益

  686

  143

  371

  486

 

     0

   514

   114

   114

  

29

   171

29

   171

 

286

171

486

229

                 

   高三(48)

1  考试分数

2  同学认可

3  兴趣爱好

4  集体利益

   42

  625

  729

    50

   729

   125

    63

    63

   125

    63

   125

    83

104

188

 83

354

 

                           高中生对友谊的看法(多重选择)

年级(调查人数)

  高一              高二            高三

101         95       34人)

  

230

为朋友不怕两肋插刀

139             168            88

  143

士为知己者死

277             295           206

  274

君子之交淡如水

168             358           147

  243

人相知,贵知心

941             905           882

  917

多个朋友多条路

396             326           559

  391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327             337           412

  343

 

 

 专题内容

昆明八中运动会


青春飞扬,是跑道上你们的身影,我们的友谊珍贵而美好。深刻铭记的,是你的...

昆明八中高中招生专题


科技节&外语节


每年一度的昆明八中科技节与外语节活动又将拉开序幕,在我们优良传承的历届...
昆明八中电话:0871-63622647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龙泉路628号 昆八中邮编:650222
昆明八中信息化项目开发建设部      八中版权所有

滇ICP备12007009号

云南省公安厅备案编号:53010203302057

滇公网安备 53010202000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