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05-18 12:26:44 浏览次数:
震,痛
高二(10)班 罗雨欣
4月25日14时11分在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这是我看到的关于尼泊尔地震的第一条消息。加德满都百年古塔达拉哈拉塔被地震摧毁,还有其余12座世界遗产建筑被损毁,超过1500人遇难,民众被迫逃离首都,在中国也造成了西藏房屋坍塌,珠穆朗玛峰的雪崩摧毁了营地。这一切使人痛心。
“文科同学请注意,看到尼泊尔发生地震的消息,你们要知道:它的经纬度大概是85°E,30°N,位于南亚,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为内陆国。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此次发生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形成的。宗教信仰为佛教,旅游业发达,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棉花。首都为加德满都。”这是我看到的第一天关于尼泊尔地震的朋友圈消息,来自一个外校的文科生,与其说是一条朋友圈消息,不如说成是一次考点总结。为这一条朋友圈,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看到的第一条关于尼泊尔地震的朋友圈消息,不是发自内心的祈福,而是细致入微的地理知识小结。我又感觉到了一次地震。
或许这时会有文科同学说,你是一个理科生,自然用不着去关注这些消息。你们的考试不会考,但是文科的考试会。我也不得不承认,我的确不用去记背这样的知识点。也如我们中考时一样,中考前发生的大事,召开的会议,流行的社会风气,无一例外,都成为了热门考点,学生的直觉也告诉我,尼泊尔地震或许在不久之后就会登上试卷。到了那个时候,这样的考点小结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可还是痛心,看到这样的消息。
当大地颤抖,房屋倒塌,民众逃散之时,你想到了什么?我依旧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地理知识,想到的一定是地震灾区人民的饱受艰苦,鲜活生命的不幸离世,百年建筑瞬间化为瓦砾土块的痛心疾首。我们不能前往灾区帮助他们,但我们至少应该有那么一点点时间为他们衷心地祈福。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之下,促使学生看到新闻时会条件反射地联想到最为关乎我们生活的考试考点,这并非学生本意,甚至可以说,那条朋友圈消息背后也饱含了对学生现状的嘲讽与不满。从前线发回的新闻越来越多,在朋友圈里看到的美好祝愿也越来越多。
我相信,人,是有血有肉的,我相信,人的躯体之下是有心的。
愿尼泊尔早日克服困难,重建家园,逝者安息。
教师评语:很能“震醒”人的一篇文章,角度新颖,见人之所未见。
关于新红楼梦,关于昆曲
2016届高二(1)班张丹
有人说,喜欢红楼梦就一定会喜欢87年拍摄的那个红楼梦,那被堪之为经典。但我认为,新红楼梦在这一场年代的较量中,却更胜一筹,不因为任何一个演员,而是每个角色的定位与风格,不世俗,不生活化,带着隔世的异样美。
在我眼中,红楼梦就是一出戏,非昆曲不可。
在曹雪芹那个时代,讲故事的方式大多是唱戏。自江南苏州园林兴起的昆曲风靡一时,这迤逦悠长,绵绵长长的水磨调也曾把巡游江南的康熙迷的不愿归去。在那昆曲的鼎盛时期,用万人空巷这个词形容也不为过。但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古老的戏种式微不复辉煌,退居一角,平静的面对世界,不及昔日,但以自己六百年的历史渐渐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它保持了一种真正的古意,带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以牡丹亭、西厢记、长生殿的剧目归来。在2010年版的红楼梦里,它化为了全剧的核心元素,以服装,人物仪态,音乐的形象出现,使这红楼梦更像一出昆曲大戏,每一篇回目便是一折戏,而红楼戏中人,唱着曹雪芹笔下的判词,渐次入眼中来。
新版的红楼梦中反复的出现了牡丹亭这个出自汤显祖笔下的爱情故事,而林黛玉与杜丽娘的命运又何其相似,姹紫嫣红开遍的大观园中,锁住了怀春少女一颗寂寞悲切的心。于是,她听到了院落里戏子们排的的那一出皂罗袍,那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自朱唇中吐出,入得黛玉心中,仿佛锁心的咒语般久久盘桓萦绕。听完这一只皂罗袍,黛玉将它收藏在记忆里,却不料到,她的惊梦,姗姗来迟,并且来的汹涌,猝不及防。
宝玉要娶宝钗,她多年来的担忧终于成了现实,她一厢情愿的以为,被选中的人一定会是自己。几番自我折磨,这,也是她安好的唯一支持。而今,所有的东西都成了谎言摇摇欲坠。精神恍惚,思绪散乱之际,那支年少时扣动心扉的皂罗袍再度从记忆中泛起。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多么应景和讽刺,只可惜都是别人的。
宝黛诀别的场面,在惊梦山桃红的唱词里定格。“则为你如流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这原本是柳梦梅说予杜丽娘的情话,在此却作为一种对比反差的手法展现,让这对有情人来了一场生死诀别。宝黛相对而坐,两两相望,黛玉自眼中流出一行清泪,痴傻的宝遇见了,仍是笑。他看着眼前的女子,满心欢喜,他以为她会成为他的妻子,携手一生的伴侣。画面清冷,烟雾迷蒙,房内弥漫着曲调悠扬却不悲情的昆声,宝玉的喜,黛玉的悲,形成一种对比。
新红楼梦的美,不是浮夸造作的,是以一个新的切合点,以妆容带入昆曲元素,算是一种勇敢的尝试,虽然不能说是完全成功的,但最起码,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教师点评:一部含笑的悲剧,一番淡然别样的美跃然纸上,分析细致,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积累!
铁轨
高二十班 王嘉宁
“从此不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个满腹才华的诗人,一袭白衣,手捧着最心爱的《圣经》和《瓦尔登湖》,沿着长长无边的铁轨,且走且行。他徘徊着彷徨着,一辆列车驶过,他纵身一跃……他所行走的人生铁轨,也就在这25岁时戛然而止。
是否难以相信这个曾说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年轻人。会把自己永远埋葬在这铁轨上。尽管他生平落寞孤寂,长期不被世人所理解,但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人生的铁轨也是圣洁与辉煌。
林间的太阳砍断你,像砍断南风,你把枪打开,独自走回故乡,像一只鸽子,倒在猩红的篮子上。”这是《自杀者之歌》中海子灵魂的刺痛感。就像自己抛弃自己,在黑夜中听着枪膛里子弹的叹息,他想象一声钝响,带走自己所有的烦恼,帮自己脱离人生这段铁轨。
“我带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的死亡,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七月的大海,映着灿烂的太阳,深蓝的天空,七月未央,多让人舒心的阳光,海子却觉着自己回到了荒凉。他是如此孤寂,没人能读懂,他缓慢踱步在一道被夕阳镀上了金边的铁轨上,用心写着最后的诗,用心构造着一辆足以置自己于死地的列车。
“在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这是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他近乎绝望又似释然。他任尘土飞扬,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他阴郁地笑着,回首望着自己走了25年的铁轨,问着黑夜:“你所说的曙光究竟在哪?”静默。又嘲笑自己:“黑夜你一无所有,那什么拯救我。”
我可否想象,你卧轨的那个黄昏,你是春暖花开伴着无限痛苦,那等待的无限漫长会令你痛不欲生,正如你曾经写过:“切开血管,落日殷红,时间的尘土抱着我,在火红的山岗跳跃,万寿无疆或早夭襁褓。
“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作为一个诗人彻底的悲哀,最大的悲哀,就是陷入自己的诗和放肆的思想中。看透人生又如何,这条铁轨,证明了你生存的意义,在现实中,又成了你鲜血涂抹的坟墓。
面朝夕阳,你看到铁轨通往春暖花开的大海.
若是这条铁轨不短,那跪着也把它走完.
所谓孤独
高二1班 金燕玲
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些事,觉得特别压抑,一直陷在某种情绪当中走不出来。不跟人交流,也不想听别人安慰。就那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好久。突然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就临时决定去书店,然后什么人也没有约,就一个人去了书店。
才进门,便是张皓宸的新书《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之前也知道一些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也挺感兴趣的,可是拿起来看了一个故事之后,就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心情不好。虽说他写的也挺励志,心情不好的时候读些励志的故事还是很有治愈效果的,可当时的我却对他写的那个“随手转发,传递正能量的”故事没有太大的感觉。我倒是挺需要别人给我传递正能量的,可是那个故事读起来就和我看过的狗血的小说剧情没什么差别,因为狗血,所以生活中发生的几率小之又小,所以没感觉了。然后就看到了旁边一栏是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如果我没记错,我想,这是去年的书了,当时还炒的沸沸扬扬的,但并不是特别想看,没想到过了那么久,还专门留出一个专栏来放,想必它确实有可读之处。而且一听这个名字,孤独,就觉得跟此时的心情很相符啊,就随手拿了一本就地而坐开始读,事实证明,它确实也没有让我失望。
今年33岁的刘同,从事娱乐传媒工作十余年,虽然他一开始其实是想当作家,但第一本书销量似乎不是很好,就没有坚持,然后就到了今天,有了这33个故事,有了这些年走过来的,认识到的33种孤独。因为这是他走过来的这些年的生活经历,这些年对生活的感悟,所以读起来让人觉得比较生活化,更亲切些。当然,他里面写的更多是成人之后的一些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上的事,我或许不是很理解,可我觉得,孤独,是没有年龄界限的,人,本质上就是孤独的。就现在我所知道的把孤独写的最透彻的人,只有村上春树。他那种享受孤独,把玩孤独的人生态度,确实是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读了刘同的书后,觉得他对孤独的理解也很特别,好吧,但还是不能超越村上春树在我心中的地位。刘同是把孤独写出来,然后告诉我们什么是孤独,怎么去看待孤独。“有一种孤独是你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却遭到众人的嘲笑。一条只有自己笃定相信的路,只有你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不用在意他们的看法,因为你会在未来的路口等着曾经嘲笑你的人。 ”“也许你现在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楼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乘地铁而你却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楼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乘地"“曾迫切想与一个人好好聊聊,不仅是寒暄,而是真正的交流,却发现共同的话题更换了无数遍,熟悉的人早已不再拥有曾经的情怀,我被无数个“哦”“好吧”打败。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而村上不要我们去理解,"寻求理解的过程是徒劳的,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不再努力就是了"他没有写如何如何孤独,你只用从他所关注的事物中,从他所描绘的事物中,便可感知他的孤独。毕竟只有内心孤独的人,才会如此用心的记住,感知他周围那些细微的东西。
写到这,想起阿桑有首歌里有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想,有的时候,面对孤独,其实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世俗的眼光总是爱用异样的眼神去看待那些一个人的人,不合群,好像就被冠以怪人的称号,这样一来,就更少人愿意和怪人接触了,于是一个人就会变得更孤单。陈奕迅的《打回原形》里有一句歌词: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我相信,那些别人眼里的怪人,一定都有着柔软而强大的内心,而这样的内心,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至今还记得名字叫《对一朵花微笑》,说的是作者自己一个人走进草地里,看到花在风中笑,笑的前仰后合,旁若无人,于是他也笑了。初读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再读才知,原来是孤独。一个人一生至少要有一次,一个人走进荒芜的旷野,去感受孤独,犹如广阔的旷野一样,赤裸裸的孤独。
这个世界上有好多我们要学的东西,我想,其中有一个,那就是跟孤独相处。一个人只有知道如何跟自己相处,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跟世界相处。而跟孤独相处这件事,需要一个人慢慢修炼。
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愿你比别人更不怕一个人独处,愿日后想起时你会被自己感动。
昆明八中运动会青春飞扬,是跑道上你们的身影,我们的友谊珍贵而美好。深刻铭记的,是你的... |
昆明八中高中招生专题 |
科技节&外语节每年一度的昆明八中科技节与外语节活动又将拉开序幕,在我们优良传承的历届... |